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2024年以來,安徽建工集團堅持立足主責主業,深化科技創新體系改革,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推動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應用為集團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厚植創新沃土 科技創新成果彰顯實力
集團通過制定科技創新分解指標計劃,組織研發經費歸集季度檢查、重點創新項目中期檢查、集團科技進步獎評審等方式,形成“年初規劃-月度總結-季度檢查-中期評估-年度評比”的動態管理體系。2024年,圓滿完成年度目標,創新成果亮點紛呈,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年度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預計約8%。獲安徽省科技進步獎3項、國家行業協會科技進步獎16項;獲批省行業主管部門科技計劃項目3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102項、實用新型專利400余項;主參編國家標準1項、地方標準9項、團體標準9項;獲中國建筑業協會等BIM大賽成果獎項12項;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數字化車間3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家。
聚焦策源能力 科技創新保障日臻完善
溯源施策,統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配套的管理、考核、激勵制度建設以及內外部創新資源的配合工作。通過線上平臺建立研發經費歸集季度檢查、反饋機制,優化研發經費過程管理。修訂發布《科研項目與創新成果管理辦法》《工程項目“流動紅黃旗”綜合評比辦法》等多項制度,將科技創新納入綜合考核、工程項目管理評價及項目經理分級評定范疇。重視技術和科研人員的選拔任用和評價激勵,2024年集團成為省內首家具有正高級職稱評審權限的企業,科技創新人員創新創效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創新平臺蓄力 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依托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高新技術研究院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圍繞新材料、建筑工業化、光伏建筑(高速)一體化、智能裝備、智能建造等重點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將平臺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智能建造機器人、全專業BIM模型、“預制柱+先張法預應力梁+鋼筋桁架樓承板”關鍵技術,助力合肥市首個裝配式“工業上樓”項目——大眾科技研發三期高效高質推進;無人攤壓技術廣泛應用于高速施工,顯著降低人工油料成本,管控安全質量精準有力;“基于大模型演化的預制構件智能質檢系統關鍵技術”通過“揭榜掛帥”平臺與安徽大學合作,提升預制構件生產智能化、數字化水平;鋼結構綠色智造基地引入自動化焊接機器人、大幅面坡口激光切割機等先進設備,生產精度與效率顯著提升;設備租賃領域,關鍵技術裝備專業服務發力,首臺1350噸米級塔機于鳳凰山水庫工程項目完成安裝,助力重大工程提質增效。皖建云商平臺優化升級,商貿物流錨定打造“建筑業全產業鏈綜合采購交易平臺”,物資管理效率與質量進一步提升。同時,集團積極開展與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安徽大學等省內外高校協同創新合作,作為共建單位參與同濟大學中國智慧基礎設施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建設,與安徽理工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目前產學研合作項目達60余項。
技術保障助力 科技創新轉化落地創效